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 处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处低纬高原,海拔2090米,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大理也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以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风花雪月”、“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双廊”、“杨丽萍老师的孔雀舞”“白族文化”等作为名片被中国熟知被世界认可。
喜洲古镇是大理白族聚集地,喜洲镇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民国间建造的名居就有99院之多,其中以严家大院、董家大院、杨家花园为代表,展现了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特色,同时也展现了当时这些大家的富足和堂皇。随着大理旅游业的不断升温,低调清幽的古镇越来越热闹,尤其在古镇中心的四方街上排着长队买喜洲粑粑(大理特色小吃)也成了一景。
喜洲粑粑
杨金黎一家是地地道道的喜洲白族人,从他的奶奶一辈到他的妈妈一辈,都是在镇上售卖本地特色小食品,例如喜洲粑粑、玫瑰酱、梅子、酸木瓜、紫苏等等,其中玫瑰制品和各类果干果脯都是自家手工制作。
大理重瓣玫瑰
由于云南气候适宜,这里拥有很多观赏类花卉和食用花卉,杨金黎家做玫瑰酱的玫瑰花品种叫重(chong)瓣玫瑰,相比在市面上只能泡水喝的玫瑰品种,重瓣玫瑰是云南特有的可食用玫瑰,当地人除了做花酱,还可以入菜、入药、晒干或鲜花泡水。重瓣玫瑰株形直立开张,高约2米;开花时数朵簇生,芳香浓郁,花色浅紫,花瓣呈4—5层大朵绽放,花期在每年4月到6月间。它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用白菜举例,钙、铁、镁等的含量分别是3.7倍、9.5倍和4.8倍,钙的含量是菠菜的2倍,还富含维生素A、B、C、D和花单宁,经过重度发酵的重瓣玫瑰还富含多种活性酶、氨基酸和叶酸的成分,因此,智慧的大理白族先祖让重瓣玫瑰花成为每一户清白传家的庭院中不可缺少的一抹紫红。
逢年过节云南人都喜欢用玫瑰酱来做糕点、月饼、元宵的馅料或糖稀,它是云南人饮食里埋藏的一味惊艳。杨金黎的奶奶做的小吃在喜洲镇上是小有名气的,每逢花季街坊四邻都会请奶奶帮着多做一些,就这样除了满足自家喜洲粑粑馅料的需要、再给街坊四邻分分、再有余下的就让妈妈装瓶供镇上的游客选购。所以每到花季杨金黎家的院内、门外摆满了玫瑰花,引得蜜蜂满院都是。奶奶说清早摘的花最香甜、最鲜嫩,是因为清早花香味最浓,在没有被紫外线照射前能**程度的保留花青素。所以街坊送来的花她一闻就能辨别采摘的时间,再好的关系如果花不合格她是不会代做的。经过她细心挑选的玫瑰花瓣,首先用蜂蜜浸,然后用糖浸,这时要控制好蜜和糖的比例,再加梅卤(梅子加盐后自然发酵的纯植物酸性调节剂)、食盐和白酒,然后装土缸自然发酵,陈放的时间越长花涩味越低,口感及花香味越浓。娇艳欲滴的玫瑰花变成了美味,而此时的玫瑰花香依然浓郁,同时多了一份甜蜜且更容易存储了,在没有接触到油脂的情况下,玫瑰糖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而且多年存放都不会变质还会越陈越香。
玫瑰糖制作看似简单但不同的人做的味道都是有差别的,奶奶是从采摘鲜花的时间、选花瓣、蜜糖的比例控制、发酵时间的长短......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经验,经过一系列严格要求下的工序,才得出比别家花香浓郁、花色鲜亮、甜度适中而且花瓣鲜嫩的玫瑰花酱。
在2011年以前32岁的杨金黎在建筑公司有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妻子正常上班,家里一直维持着小生意,收入不多但都很稳定,老人身体健康、又添了孙子,三代人日子过的红火安逸。随着大理旅游的不断升温,喜洲奶奶家的喜洲粑粑和玫瑰、果干制造已经应接不暇,太多的订单让家里不堪重负,杨金黎不忍看着年迈的父母再操劳,同时也不舍得让奶奶这么好的手艺失传,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双双辞职回家开铺子,顾家守店两不误。当时开店没有充足的资金,杨金黎用自己的12000元,又和朋友东拼西凑借了6万元,夫妻俩用心布置的小店开业了,小店用各种白族文化素材装修装饰,金花包头、乳扇架、白族扎染、白族堂屋里的挂画等等,店里卖的除了自家产的蜂蜜玫瑰糖和梅子、木瓜、野生滇橄榄和紫苏叶制的果脯外,杨金黎跑乡下还收来野生蜂蜜、土陶罐、白族扎染、刺绣、竹编筐等等让小店货品琳琅满目。
也许真是历劫才能飞升上神吧!虽然经营产品以玫瑰和糖为主,但是前两年小店经营并没有那么甜蜜,杨金黎抓破头皮的想办法、不断摸索改良产品。最后决定还是重点做自家特色产品。例如蜂蜜玫瑰糖、黑糖玫瑰糖、紫苏梅、紫苏木瓜等。随着大理旅游升温,喜洲镇上的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当下的物流便捷改变了一代人的购物和生活习惯,也让杨金黎家的玫瑰糖、紫苏果脯开始畅销各地。
左一:杨金黎妻子,右一:杨金黎
玫瑰基地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杨金黎虽然经营着作坊小店,但是骨子里白族人的特质,吃苦耐劳、敢想敢做却从未改变。
2013年大理巍山一年一度的小吃节开幕,需要在全市评选出两家特色小吃作为代表,杨金黎带着自家的玫瑰糖和紫苏果脯在100多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终于不负奶奶的期望。此时的杨金黎在兴奋之余不断思索:家里祖传的手艺、这么多年稳步经营、求质不求量,传承的同时需要与时俱进,现在作坊式的生产已经有局限,需要更规范才能让品质不断扩展、延续,或许在他这代人手里能向前再迈一步。
保持传统制作工艺,忠实于口感,把罐装和部分生产过程结合规范化生产才能更加保证质量,这成为杨金黎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2014年杨金黎让妻子从零学习质检的各项内容,自己在生产车间内规范不同生产流程,严格把控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流程,保留传统工艺,让某些流程规范化,并设立了自检部门和研发部门。2015年杨金黎开始建设自家的玫瑰基地,基地地处大理苍山脚下洱海流域保护区内,这里环保要求特别高,对农药化肥的使用尤其严控,所以除草只能靠人工,肥料必须使用有机肥。2016年开始准备申报食品生产许可和食品条型码,在不断努力改进后2017年相关证照终于齐备。规范合理、保质不求量的现代白家手工作坊就这样健康的成长起来,由3个人的作坊小店发展到了今天,解决了周边农村近40人的就业岗位,小小的作坊店也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实现了创业的**桶金。
玫瑰干花
黑糖玫瑰
玫瑰原浆
保持传统的制作工艺和品种,是对祖辈手艺的敬重和怀念,研发新的口味是对祖辈手艺的传承!所以杨金黎夫妇俩的产品除了传承原有奶奶的玫瑰酱(蜂蜜玫瑰糖、黑糖玫瑰糖、酸甜味玫瑰花脯)、玫瑰原浆、食用玫瑰花朵和紫苏木瓜酱、紫苏梅子酱而外,研发小分队还结合现代健康养身的需求,充分挖掘食用玫瑰的可能性,已经研发出玫瑰黑糖、玫瑰醋、玫瑰酵素、玫瑰蜜酿(玫瑰低度果酒)、五台红(玫瑰高度酒)、雕梅酒、木瓜酒、桂花酱等等。未来还会有更多可能的玫瑰系列,已经在研发名单里的还有桃花酿、桂花酿、野生杨梅酱、不同口味的黑糖、紫苏系列的产品等等。
无论产品如何变化,杨金黎一直记着奶奶的那句话:“花儿不好不要做哦!”
传承和传统的初心不会变,好味道来自好食材,好口味来自真诚心!